歡迎來到環(huán)球教育官方網站,來環(huán)球,去全球!
來源:環(huán)球教育
小編:長安 328老師:“詞,我認識;句子嘛,我有時候看不太懂”
這是在托福閱讀首次課時,環(huán)球教育呂勝男老師從一些學生那聽到較多的“心里話”。這個問題說大,到不至于讓學生回到預備階段重新學習一輪語法或詞匯;說小,也確實是很多考生分數(shù)提高的一個坎。
案例:
開課時,F(xiàn)同學的四級詞匯雖沒有完全掌握,但詞匯基礎還可以用來應對長難句。值得肯定的是學生的語法基礎相對不錯,句子的成分識別是沒有障礙的。但是句子在講什么沒有辦法完全看懂。查單詞,碰上了科普文章習慣的專有名詞還有概念解釋,生搬硬套,自己被搞得一頭霧水,也就沒辦法理解文章了。
問題分析:
這樣的問題從單純的詞匯不足和語法有問題都不足以合理解釋。其實很多同學在處理閱讀這門功課的時候逐字閱讀或未能按正確意群閱讀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意群閱讀更注重理解,這種理解不是逐詞翻譯帶來的文字堆砌,而是根據上下文相關信息、生活常識或構詞法等猜測文中單詞或短語的隱含之意,體現(xiàn)出自己對內容的消化吸收,閱讀后可以概括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解決辦法:
首先,課堂上對長難句典型的后置結構等知識點進行補充,將語法知識連貫成體系式的句子思維,課后任務進行該知識點的專項訓練。比如:
Agriculture developed slowly among populations that had an extensive knowledge ofplants and animals.
其中populations that had an extensive knowledge of plants and animals,這就是一個意群,在這里我們要了解定語從句的識別方法(名次后出現(xiàn)連詞that/which,并且連詞后緊接著出現(xiàn)謂語形式),還要注意ofplants and animals這種英文常用的后置結構。
其次,解決翻譯不通。這里的翻譯不是在針對語法,而是強調幾個句子間的銜接-上文的內容與下文的關系,避免信息的重復閱讀和遺忘。比如說剛剛的句子,
Agriculture developed slowly among populations that had an extensive knowledge ofplants and animals. Changing from hunting and gathering toagriculture had no immediate advantages.
這兩句話很多同學都能翻譯出:“在那些熟知動植物的人中農業(yè)發(fā)展得相當緩慢。從狩獵和采集轉變?yōu)檗r耕并沒有顯而易見的好處”。
要注意的是第二句話,內容提及hunting and gathering。兩句話字面處理都沒有問題,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句話前后連接?-因為兩句話的隱含關系我們沒有注意到,兩句話中除了字面相同的agriculture,還有一處-“hunting and gathering”狩獵什么?-動物,采集什么?所以前后句子中出現(xiàn)了同意替換。
因此通過意群處理句子,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減少了生硬套詞匯帶來的句意不通順問題,還有一點就是理解閱讀的材料固然重要,但速度也同樣重要。有效理解后減少了不必要的反復閱讀,句子銜接以合理的,符合邏輯的形式進行記憶從而提高閱讀速度,這在考試中可以讓學生的有限時間更合理更高效地運用。